clash官网 clash for windows clash
据报道:随着2014年1月31日兑付期日渐临近,中诚信托旗下,规模30亿的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再次成为市场焦点。目前,信托融资方“振富能源”实际控制人身陷囹圄、名下矿厂停产、核心资产短期难于变现,让这单信托项目的顺利退出被蒙上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阴影;信托发行方中诚信托则宣称仅承担通道角色,不愿意承担兑付责任;而作为信托托管方的中国工商银行,同样态度明确,拒绝为该项目“兜底”。
该产品很有可能成为信托业打破“刚性兑付”的第一弹。
但在信托领域,2014年将是信托产品集中兑付的一年。数据显示,共计有8547个信托产品将到期,总规模达到12733.06亿元。业内人士认为,经济危机带来的信用风险、利率风险、流动性风险三者交织,或让今年成为信用事件集中爆发的一年。
从这一事件,不由得又联想起各个时期信托乱像的清理整顿:
第一次清理整顿:1981年至1982年,各种类型的信托投资公司迅速膨胀,至1982年底,全国各类信托机构发展到620多家,信托业自恢复以来出现了第一次蓬勃发展期。1982年,国务院针对各地基建规模过大,影响信贷收支平衡,决定清理信托业,开始严格限定信托公司的成立权限,并将计划外的信托业务统一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,进行综合平衡。这是因信托投资公司业务范围缺乏科学界定,受到的第一次清理整顿。
第二次清理整顿:1985年9月,因信托投资公司助长了固定资产投资膨胀,国务院针对1984年全国信贷失控、货币发行量过多的情况,要求银行停止办理信托贷款和信托投资业务,已办理业务的要加以清理收缩,次年又对信托业的资金来源加以限定。
第三次清理整顿:1988年10月,因信托投资公司机构发展过多、经营管理较乱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出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的文件,同年10月,人民银行开始整顿信托投资公司。第二年,国务院针对各种信托投资公司发展过快(高峰时共有1000多家),管理较乱的情况,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整顿。
第四次清理整顿:1993年至1996年,国务院为治理金融系统存在的秩序混乱问题,开始全面清理各级人民银行越权批设的信托投资公司;1995年,人民银行总行对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重新审核登记,并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与所办的信托投资公司脱钩,信托投资公司也从1995年的392家下降到1996年的244家。
第五次清理整顿: 1998年,中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——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宣布破产,成为中国信托业第五次整顿开始的信号。1999年,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,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对现有的239家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全面的整顿撤并,按照“信托为本,分业管理,规模经营,严格监督”的原则,重新规范信托投资业务范围,把银行业和证券业从信托业中分离出去,同时制定出严格的信托投资公司设立条件。
第六次清理整顿:2006年12月,银监会下发《信托公司管理办法》、《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》及《关于信托公司过渡期有关问题的通知》三份征求意见稿,新办法对当前信托业务的开展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范。这被称为信托业的第六次整顿。从2007年起,实施“信托新政”,压缩信托公司的固有业务,突出信托主业,规定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除同业拆入以外的其它负债业务,固有财产原则上不得进行实业投资。
评论
还没有任何评论,你来说两句吧!